分時線上看跌形態
分時線上看跌形態
即時行情中分時線上的瞬間起漲買點,一般發生在這些分時形態被突破前的那一刻。與之相對應的是:分時線上的起跌點一般也處于一些具有看跌意義的形態臨界點處。這里介紹分時行情中最常見的一些看跌形態,其中首先提到的最重要的兩種分時形態是:M頭和頭肩頂。
M頭是股價開盤穩定后出現較多的分時下跌形態之一。如圖,當分時線經過一波上漲達到A點出現滯漲時,并不能判斷分時線將如何調整。等到回落到B點時(在實戰中這波回調一般較深),出現支撐向上反彈,但在反彈過程中成交量明顯未能放大,并且到達C點時主動性拋盤較多。此時已可以預測分時線將形成M頭而出現下跌走勢,作為短線操作,可在C點附近主動性賣出。一旦向下突破B點平行位置D處,則分時線下跌趨勢明了,可依據自己的操作思路賣出。
比如泰達股份(000652),當日早開盤小幅上漲后很快形成M頭之分時形態,該M頭形態的頸線大致位于11.08元一線,10時11分起向下跌破頸線,開始了下跌。雖然此后跌幅不大,但我們看到在10時30分后的反彈時,分時股價正好在到達11.08元時遇阻回落,然后至當日收盤前出現了較大的下跌。
頭肩頂
在傳統K線形態分析中,我們一般要等待分時形態出現有效突破后才展開行動。但在即時行情中,股價分時線上頭肩頂雛形一旦形成,就基本上可以確定分時線下跌已成定局,進而已可提前采取行動了。
如圖,分時線上漲到A點后出現回落,到B點得到支撐后向上,并創出新高C點。但這一波上漲一般缺少量能的配合,比較明顯的是:分時線成交量柱狀線區域比前一波上漲的成交量柱狀線低,因此在C點出現滯漲后就應該謹防當日股價分時線后期的演變。此后在回落到D點再次出現反彈,或成交量柱狀線一波比一波低,在達到E點(與A點位置平行)時,如果再次出現滯漲現象,則分時線上的頭肩頂已可定型,于E點附近完全可以預測性賣出了。
需要注意的是:分時行情中我們對頭肩頂形態的預測及確定和K線形態的確定有所區別,因為K線形態是放量跌破F點(與B、D點平行)頸線位置才能確認頭肩頂成型,而在分時線上一旦形成E點之前的形態,并且成交量特征如前所示,則在E點滯漲時,已可基本斷定分時線將跌至F點并進而下跌是不可避免了,因此可以提前賣出。
比如ST中西(600842),該股當日隨ST板塊反彈而出現盤中快速上漲,股價在10時45分沖上6.01元后即構筑了一頭肩頂形態,實際上該形態雛形至下午13時05分即已形成,當分時線在6.05元處無力上漲而有頭時,已基本上可以確定頭肩頂分時形態即將形成,此時當然可以考慮是否賣出,而不需要等到股價下跌到6.01元頸線后才匆忙填單。
- 上一篇文章:用資金指數指標來抓大黑馬
- 下一篇文章:30分鐘——K線圖分析法